以採血筆、檢驗試紙及血糖機檢查血糖的步驟十分容易,血糖機的常規操作步驟如下:

  1. 清洗雙手後以酒精棉片清潔手指或其他採血部位。在進行採血前應等酒精風乾,再進行採血。
  2. 以採血筆穿刺採血部位。
  3. 取少量血液於檢驗試紙上。
  4. 稍待片刻,血糖機即可讀出您的血糖值。

空腹八小時(飯前),
血糖值大於或等於126mg/dL可能已罹患「糖尿病」,須盡早就醫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
血糖值介於100-125mg/dL可能為「前期糖尿病」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
血糖值低於100mg/dL為「正常」

國民健康署建議18 歲以上民眾每年應至少量一次血壓,有家族史的民眾更應該從年輕起就注意自己的血壓,如果血壓低於120/80 mm/Hg,可維持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,一般人1至2個月量一次即可,但以下幾種人建議每週測量血壓;例如

  1. 1. 40歲以上,有家族病史,且有肥胖、工作壓力大的人。
    2. 女性更年期過後,高血壓機率上升,建議開始固定監測。
    3. 曾發生心血管疾病或中風者,建議最好每天測量。
    並建議大家從年輕就養成習慣定期測量及養成健康生活習慣。
  2. 怎樣判斷我是高血壓?
    正常血壓的定義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、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下,目前台灣公告之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、舒張壓90毫米汞柱以上。單一次測量發現有高血壓不等於真正的高血壓,若發現量測時血壓偏高,最好在接下來的3天,分別選擇不同的時段量測血壓,若3次結果都超過正常值,才可診斷為高血壓。
    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在2017年發布有關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中,重新定義血壓達130/80毫米汞柱(收縮壓130毫米汞柱、舒張壓80毫米汞柱)以上即為高血壓。這是美國醫學界自2003年以來首度更新有關血壓檢測與治療的指引,更改的動機主要是先前的高血壓定義為140/90毫米汞柱以上,但是卻發現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,也會出現高血壓的併發症。提醒民眾若測量之血壓偏高,請至醫療院所接受專業醫療諮詢,並與醫師討論後續追蹤及評估藥物治療需求。

高血壓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有關疾病如:腦中風、腎功能不全、心肌梗塞或視網膜病變、失明等,通常都是因為沒有及早發覺所造成的疾病,因此高血壓是典型的沈默殺手。據統計一半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並不曉得自己患有高血壓,因此定期測量血壓對於早期診斷高血壓相當相當重要,其中如何正確測量血壓更是關鍵。

自動電子血壓計則因容易操作,數字明顯易判讀,攜帶方便,適合大眾使用。無論使用何種血壓計,都應定期校正。其次選用適當大小之壓脈帶才不會影響血壓測量的準確性,手臂較正常人粗壯時,量測出來的血壓值可能稍微偏高,手臂較正常人細者則會偏低。因此選對壓脈帶尺寸相當重要。一般而言,手臂圍>32公分:最好選擇較寬一點的壓脈帶,手臂圍22-32cm:市面上的壓脈帶皆可適用,手臂圍<22cm最好選擇較窄一點的壓脈帶。

血壓值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、起床後2小時開始爬升,加上中風意外一半以上發生在早上6至12點,所以早、晚測量的數值是最具有參考價值的基礎血壓。若是早上起床就很緊張,或者習慣應酬、熬夜工作者,可以選擇固定較放鬆的時間來量。重點是每次測量的時間最好固定。量血壓之前最好在安靜環境中靜坐5-10分鐘以上,且量血壓前的半小時內不可以喝茶、咖啡、可樂或吃起士、抽菸等,因為這些東西含有刺激性物質,會造成血管收縮,此時量出的血壓偏高可能是血管收縮所致。此外,如果有服用降血壓的藥物,也要在吃藥前量測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次的血壓值偏高,未必就是高血壓,要先判斷是否按照正確測量方法或充分休息後再測量,通常建議在家測量一至二星期或長達一個月較有參考價值。

測量哪隻手臂可依平常習慣即可,第一次測量血壓時,應左右手各量一次,並以測量結果較高那一手作為測量標的,有些人二隻手臂測量結果不同,係因血液流向不同,通常測量結果兩手差異在20mmHg左右都屬正常,但如果兩手測量結果相差超過40-50mmHg,則可能是血管出現阻塞問題,最好請教醫師查明原因。

首先穿著之衣物以寬鬆為主,一般衣服或薄毛衣可直接測量,捲起袖子反而會讓壓脈帶不平穩,厚大衣、毛衣或緊身衣就要脫下。接著就可以開始進行測量,量血壓時應將壓脈帶綁在上臂距手肘2指幅的位置,量血壓7個注意事項:
1. 不交談
2. 挽袖測量
3. 壓脈帶不低於心臟
4. 腰部挺直
5. 不憋尿
6. 不翹腳
7. 腳底自然垂放
測量血壓建議量測3次後,取平均值較為準確,每次測量並建議間隔10至15分鐘。